-
拉萨智昭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拉萨市城关区通过招商引资推动智昭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形成以现代农牧业、物流服务、生态文旅为核心的产业集群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产业布局凸显高原特色优势 智昭产业园区立足海拔3650米的区位特点,重点培育适应高寒气候的产业项目。高标准奶牛繁育中心引进优质娟珊牛种群,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,年产鲜奶达1.2万吨;高效智能温室运用双层蓄热保温技术,实现草莓、车厘子等高端水果全年供应;油桃种植基地通过品种改良,使果树成活率提升至92%,成为西藏规模最大的高原桃树种植示范区。 二、产业链延伸提升综合效益 园区构建"生产-加工-销售"全链条体系:大昭圣泉项目建成每小时1.8万瓶的矿泉水生产线,产品覆盖西藏主要商超;亨通物流园区整合冷链仓储资源,日均吞吐量超300吨;汇泉公司开发的青稞深加工产品已进入航空食品采购体系。这种立体化发展模式使园区总产值突破亿元,较建设初期增长近3倍。 三、联农带农机制成效显著 通过"园区+合作社+农户"模式,累计向群众分红3552万元,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。368名农牧民经过技能培训转为产业工人,其中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就业。油桃种植基地创新土地流转方式,农户既可获得每亩2000元的年租金,还能通过参与管护获得额外劳务收入。 四、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全程 所有项目均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保护措施。奶牛养殖中心采用沼气发电系统,年处理粪污3.6万吨;智能温室使用滴灌技术,较传统大棚节水40%;物流园区配备光伏发电装置,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达35%。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使园区获评西藏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。 五、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园区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高原农业实验室,已攻克5项高原种植关键技术,申请专利13项。在奶牛胚胎移植、青稞β-葡聚糖提取等领域取得突破,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60%。配套建设的人才公寓吸引21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场服务。 当前,智昭产业园区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,拟新增藏药材精深加工、高原数据中心等项目。这种特色化、集群化的发展路径,为西藏其他地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,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2025-09-08
-
拉萨打造"净土"品牌引领健康产业升级
近年来,拉萨市通过招商引资和品牌建设,成功打造"拉萨净土"区域公用品牌,带动健康产业集群发展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,当地整合特色资源,推动农牧业现代化转型,形成覆盖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 一、品牌战略引领产业升级 2014年正式推出的"拉萨净土"品牌,成为当地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。该品牌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标准,充分发挥拉萨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,建立起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。通过品牌化运作,原先分散的农牧产品实现了价值提升,区域特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。 二、九大产业协同发展 当地重点培育了天然饮用水、乳制品、特色养殖等九大主导产业。在饮用水领域,多家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,将高原优质水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。特色种植方面,经济林木和藏药材种植规模持续扩大,其中部分特色作物已形成规模化种植。养殖业通过建设标准化基地,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 三、现代化设施助推产业转型 城关区建成上千栋高效温室,配套建设了净菜加工、冷链物流等现代化设施。创新推出的惠民直销模式,让62个社区享受到价格优惠的新鲜农产品。林周县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,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,形成企业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。 四、营销体系创新拓展市场 针对"好产品难出深巷"的问题,当地积极构建多元化营销网络。一方面通过专业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,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计划建设线上特色展馆,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这种创新营销模式,有效拓宽了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。 五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拉萨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。所有纳入"净土"品牌体系的企业,都必须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。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更重要的是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,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通过系统化布局和品牌化运作,拉萨市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。"净土"品牌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转型,为高原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未来,随着营销网络的完善和产业链的延伸,这一品牌有望释放更大的经济价值。
2025-09-05
-
拉萨旅游市场迎春回暖 1-4月总收入达3.5亿
今年以来,拉萨市通过优化旅游服务、强化招商引资等措施推动文旅产业复苏,前四个月实现旅游总收入3.5亿元,同比增长超两成。数据显示,城关区等重点区域接待游客量显著提升,过夜游客占比持续扩大,展现出高原旅游经济的强劲韧性。 一、文旅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2024年1至4月,拉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1.6万人次,同比增长15.55%,其中过夜游客71.4万人次,增幅达15.75%。旅游总收入3.5亿元的亮眼成绩,较2023年同期增长20.36%,反映出旅游市场消费能级持续提升。城关区作为核心旅游目的地,收入与接待量实现双增长,八廓街、布达拉宫等景区日均客流量较2023年提升近两成。 二、特色产品激发消费活力 冬季旅游推广成效显著,藏历新年期间推出的"冬游拉萨"活动吸引大量游客体验雪域风情。各景区增设非遗展示、藏香制作等互动项目,带动旅游纪念品销售增长35%。数据显示,游客人均停留时间延长至2.3天,过夜游客消费占比提升至总收入的68%,较2023年提高4个百分点。 三、基础设施升级优化体验 拉萨市2024年完成12个旅游厕所改造,新增3处游客服务中心,布达拉宫周边智慧停车系统投入运营。交通部门加密旅游专线班次,机场快线发车频率缩短至20分钟/班,有效缓解旺季交通压力。 四、政策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文旅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"高原特色贷",累计发放贷款1.2亿元支持民宿升级。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实施税收优惠,已有47家企业享受政策红利。冬季景区门票减免措施延续至2024年4月,直接让利超千万元。 五、多元营销拓展客源市场 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"圣城四季"系列短视频,全网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。2024年新增5条国际直飞航线,东南亚游客占比提升至12%。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客源同比增长18%,中高端旅游产品预订量翻番。 当前,拉萨市正推进"旅游+"产业融合,重点开发红色旅游、研学旅行等新业态。随着暑期旺季临近,文旅部门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旅游收入有望突破5亿元,全年旅游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增长态势。
2025-08-21
-
拉萨城关区打造净土健康产业高地助推现代农业升级
近年来,拉萨市城关区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,将净土健康产业培育成区域经济新引擎。在"菜篮子"工程基础上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,不仅保障了民生供给,更形成特色产业链,为高原都市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。 一、民生工程筑基产业转型 2014年启动的"菜篮子"工程成为城关区农业变革起点。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与冷链物流体系,城区蔬菜自给率提升至65%,带动2000余农户增收。这种"产销直通"模式既稳定了市场价格,又为后续产业升级奠定基础。 二、净土健康产业规划落地 城关区依托海拔3000米的生态优势,编制2014-2020年产业发展蓝图。重点建设三个示范园区:智昭生态农业园主打高原温室种植,白定沟发展藏药材标准化生产,蔡公堂乡建立特色养殖基地。五条特色产业沟则分别开发青稞深加工、食用菌培育等细分领域。 三、科技创新驱动品质升级 2021年建成的高原现代农业科创中心,引进水肥一体化等15项新技术。其中低氧环境育苗技术使蔬菜产量提升40%,藏红花人工栽培突破海拔限制。通过物联网溯源系统,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98%以上。 四、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 "拉萨净土"区域公共品牌已覆盖7大类农产品,12家企业通过有机认证。2022年特色产品进驻内地20个主要城市,青稞饼干等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。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藏药保健品获得3项国家专利。 五、产业融合激发乘数效应 通过"农业+旅游"模式,示范园区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万人次。蔡公堂乡建立的体验式农场,带动周边发展8家精品民宿。2023年启动的冷链物流枢纽项目,进一步打通连接南亚的农产品贸易通道。 当前,城关区正推进二期产业规划,重点培育生物科技与数字农业。这种从保供民生到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,为高原城市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。
2025-08-21
-
中粮集团考察团调研拉萨城关区智昭产业园 共商高原特色产业发展
近日,中粮集团考察团赴拉萨市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开展专题调研,重点考察高原特色农牧业及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。此次调研旨在深化央地合作,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,助力西藏自治区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链。 一、考察团实地走访产业园核心项目 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智昭产业园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、智能温室种植区及在建乳制品加工厂。在养殖基地,调研组详细了解了高原牧场标准化管理、优质奶源培育等关键技术;智能温室通过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全年无间断生产,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在高原地区的创新应用;在建乳制品加工厂将填补当地高端乳制品的产能空白,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。 二、重点调研特色饮用水生产线 在大昭圣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考察团深入瓶装水全自动化生产线,观摩了从灌装到包装的完整工艺流程。企业采用国际领先的净化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,其产品设计融合藏族文化元素,兼具技术含量与地域特色。考察团对生产线效率、品控标准及环保理念给予高度评价。 三、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 调研结束后,双方就深化产业合作举行专题座谈。城关区相关部门介绍了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规划,提出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、冷链物流建设等领域的需求。中粮集团代表表示,将结合西藏资源禀赋,在技术输出、渠道共享、品牌共建等方面提供支持,共同开发高原特色食品市场。 四、探索央地合作新路径 此次调研为央地合作提供了新思路:一方面依托中粮全产业链优势,提升西藏农畜产品附加值;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,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。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近期将围绕青稞、牦牛等特色产业制定具体合作方案,推动项目实质性落地。 此次考察标志着西藏特色产业与央企资源对接进入新阶段,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未来双方将持续探索“技术+资源”“品牌+特色”的融合发展模式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。
2025-08-08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